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美食 > 正文

乾隆的云南美食是什么-乾隆的云南美食是什么样的

  1. 昆明青龙潭来历?
  2. 1762年,乾隆为何会与缅甸开战?以当时清朝强大综合国力又为何会铩羽而归?

昆明青龙潭来历?

昆明青龙潭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盘龙滇源镇白邑坝子东北角,是昆明母亲河盘龙江的源头。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当时始建龙宫于潭区,尔后历代均有修葺扩建。

1762年,乾隆为何会与缅甸开战?以当时清朝强大综合国力又为何会铩羽而归?

自1762年至1769年,乾隆先后四次派兵攻打缅甸,共耗费白银900多万两,最终以惨重代价换来一纸停战协议。

首次开战原由,是两千缅军入侵大清孟定和耿马,杀烧抢掠。乾隆令云贵总督刘藻出兵讨伐,只抓获5名缅军。缅军再遣数千精兵入侵车里(今西双版纳),对车里宣布***。刘藻派三千绿营兵围剿,被缅军击败,刘藻被乾隆革职后***。

乾隆的云南美食是什么-乾隆的云南美食是什么样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三次,同样败于轻敌,两任主将杨应珺被乾隆赐死、大将明瑞战死。

第四次开战时,清军置缅甸的求和文书于不顾,改变战术稳扎稳打。不料突遇***,清军大多病死。清廷只得同意与缅甸和谈。

清军失败原因是:敌情与地形不熟悉,主将骄傲轻敌,后勤保障不足,瘟疫频发。所以,四次伐缅铩羽而归。

乾隆的云南美食是什么-乾隆的云南美食是什么样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没错,1762年确实发生了一场教科书从来不提的战争,叫做清缅战争。

为什么教科书从来都不提,因为一直以来,他们对清朝的定义,是1840年之前中国都很强,***战争才首尝败绩,如果说早在***战争前近80年,大清国已经被缅甸这样的热带国家打败,这个牛皮还怎么吹?而且,当时的缅甸,还在和泰国进行另外一场战争。换句话说,缅甸是一头打泰国,一头打清国,而且最终清国也没捞到什么好处?这样的结果,你让大清国怎么讲?

而如果直面事实,不给大清国留面子的话,实际上战争从1762年开启之后,一直到1765年,都是缅甸连年入界骚扰,大清国居然没有任何惩罚性反击,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墨西哥人接连四年派军队入侵美国边境,会有啥情况发生?

乾隆的云南美食是什么-乾隆的云南美食是什么样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乾隆皇帝很宽宏大量,一直挨揍挨到1765年,缅人越发猖狂,一直入侵了当时的车里土司、即现在的西双版纳,大肆抢钱抢人方撤退,而此时的云贵总督居然向皇帝报告:"缅人望风遁走,清兵大捷"。

然转眼,缅兵又来了,于10月以数千兵力,占领了车里土司衙署所在的橄榄坝,居然还发文给大清地方***,说这里,即车里(西双版纳),俺收了。大清国自然不能再忍,立即派出大约600人的清兵援救,结果途中吃了缅兵埋伏,十多个清国大兵被杀,随后缅兵就跑了。

于是乾隆帝震怒,立即派出“维持西南地方和平部队“,据说有六万人,檄文号称"发兵五十万,大炮千樽",攻入缅甸。他说,"缅甸明朝时尚在版图之内,并非不可臣服之境",他还要求带兵大将,尽量少花钱和少用兵就把事搞定。

应该说,清朝动兵的时机很好,因为这个时候,缅甸大部队都在暹罗即泰国,留守国内的并不多。据说号称有三万,其实只有一万人。但这一万人,其实并不弱。为什么?因为当时的缅甸人,已经从英、法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买到了一些燧发枪(见下面),换句话说,这不是一场传统的冷兵器战争。

结果清兵到了战场,才发现对手武器的射速、火力、对环境的适应都远胜自己。交战4日,清兵伤亡很大,已经感觉挺不住,急忙求援,而官员却以杀敌六千,取得大捷上报。

当然,清兵毕竟人多,缅兵占上风,主力却不在这里。稍后在猛卯附近一场战斗中,清兵上报说杀敌四千,乾隆一看前后战报,累计已经杀敌接近一万,但问题是:“为什么我军节节胜利,打仗地点却都在内地?”而这个时候,缅甸已经攻灭了暹罗国。

终于,乾隆忍不住了,他派出外戚亲贵、曾参加过西北战事的前任伊犁将军明瑞,带着被视为真正清国大军的八旗兵攻缅。结果打到1768年2月,明瑞被缅甸人包围,明瑞身受重伤,用尽力气逃了二十多里,最终在一棵树下***。

1769年,清军再次南下,这一回带兵大将,是傅恒。出发之前,乾隆还特意把自己用的甲胄赠给傅恒,以表示对他的信任和期望。而且这一次,动用了号称5万、实际有近3万人的军队。但是,打到这年11月,胜利的消息依旧没有到北京。再后来,报告说傅恒在前线染病卧床,双方僵持不下,缅甸一方说要不咱别打了,议和吧!

最终,这场延续多年、花费清朝911万两白银的战争,终于落下帷幕。你说清朝是输还是赢呢?花了那么多银子,死了那么多人,最终缅甸其实根本就没有称臣,没送贡表(对大清而言,这个面子的东西最重要),回到北京的傅恒不久便病死。

当然,缅甸也不划算,本来可以一口吞掉泰国,但经过这一仗,给了泰国抵抗力量喘息的空间。不久之后,一个叫郑信的泰国华人,击退缅兵,重建暹罗。

要说最重要的,其实还是火枪。参加过清缅战争的将领,目睹敌人所持火器威力之大,觉得大清的火器太落后了,回国之后就向乾隆皇帝提议,要买洋枪,雇西方人来教咱仿制***。

乾隆咋说?骑射乃建州之本,用了火器,本来就已经有些懒惰的八旗兵,会更懒!

得!这911万两银子、多年的仗,真是白打了。

清朝与缅甸之间的那场战役,以当时大清的强盛国力却多次围剿多次失败,究其原因,其实不难理解,打从一开始,乾隆皇帝就掉以轻心了,缅甸贡榜王朝本就并非凡俗,不是随随便便派点兵可以结局的,但乾隆皇帝一开始一直以为西南地方爆发的***都是地方小股匪患,没当回事,正经意识到西南出事了,虽然乾隆也调集大军前往镇压,但却又因为种种原因损失惨重。

为何清朝与缅甸之间会爆发大战?

两个王朝之间本就只有利益矛盾,想要爆发战争,必然是要在利益分配上产生矛盾的,缅甸与清朝就因为利益问题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当时,小小的缅甸因贪心不足蛇吞象,想要从强大的大清朝这边掠夺土地***与云南之地的粮食,钱财等,虽然清朝一直以来对西南地方的态度都比较暧昧,但这次直接被缅甸在头顶上动土了,清朝自然也忍不下去了,于是,一场历时七年,耗资千万两的清缅战争爆发了。

为何清缅战争中清朝会铩羽而归?

对于缅甸,乾隆的态度与现如今的大多数人一样,认为一个小小的缅甸而已,随便派个几万人过去就足以横扫,完全不存在失败一说,因此,前几次进军缅甸,乾隆都是随便派遣个数万绿营兵,当剿匪一样与缅甸大军硬刚,殊不知,贡榜王朝早就傍上了英国的东印度公司,配备上了先进的武器,加之贡榜王朝本身就比较强悍,前几次进军缅甸,清朝尽皆大败而归,主帅也都兵败***。

直到第三次进军缅甸,乾隆终于出了点力气,让大将明瑞率领八旗军进军缅甸,清朝终于动真格了,但这次进军缅甸,清朝却又大意轻敌了,前两次大意轻敌是因为错误的估计了敌我实力差距,这一次大意轻敌是真的意味缅甸军都是泥捏的,因此,第三次进军缅甸,清朝再次铩羽而归。

最后一次进军缅甸,看起来最终乾隆皇帝是取得了胜利,但实际上,尽管这次进军缅甸大清精锐尽出,但因为水土不服,大清将士们大多死在了疾病之下,真正在战场上战死的人数还没死于疾病的人数多,高级将领也有不少因为沾染了传染病病故的。

而这一次进军缅甸,真的胜利了吗?并非是缅甸军自知打不过大清,而是当时的缅甸正分心侵略暹罗,国内力量不够,为了能够拿下暹罗,缅甸在清军死伤惨重的时候主动求和,这才平息了战火。

虽说在最后一次进军缅甸以后,清军是以获胜国的名义回国的,但清军真的获胜了吗?最多算是缅甸不想玩了而已。

清军为何铩羽而归?大意轻敌是一方面,但却不是主要原因,缅甸军的实力因为装备了先进的燧发枪而大大提高,清八旗军的实力却甚至都不如以前,疾病瘟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在笔者看来还是装备差距,西方科技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追赶并且超过了中国,而清朝统治者却固步自封,即使是在清缅战争铩羽而归后,清朝统治者依旧以天朝上国自称,尤其是乾隆皇帝,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以此作自己身为十全老人的证据之一,错失了变革的最佳时期,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数百年。

缅甸压迫清朝边疆少数民族,并对清朝进行挑衅和入侵。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缅甸方面再次向这些内地土司征收贡赋未果, 遂出兵入侵中国。正式点燃了中缅两国边境冲突的导火线。

乾隆爷先后四次攻打缅甸!但是都铩羽而归!

第一次的时候,乾隆帝骄傲自满,认为缅甸不过是南方蛮夷小国,只需要派遣云贵地区的绿营兵就可以将缅甸轻易击垮。

很明显,乾隆帝想的太美好了,如果这次大清的军队就取胜了,那么也就没有之后的事了。大清在这次战争中大败而归。

第二次与缅甸的战争,虽然大清对缅甸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因为乾隆又一次轻敌了,这次尽管前线失利的战报频出,但经过一层层的隐瞒,乾隆甚至认为前线作战很是顺利,不日就可取下缅甸。

当然了,这次战争也是失败了,最终的结局是主持这次战争的杨应琚最后也是被乾隆以欺君之罪赐死了。

第三次进攻缅甸的战争,大清军队又一次轻敌,认为缅甸轻易就可击败的大将明瑞率军一路突进,最终却是身陷敌军包围圈中,甚至是明瑞本人也死了。

第四次进攻缅甸之前,缅甸对大清发来了求和的文书,但大清依旧对缅甸开战了,经过了之前几次挫折,这一次大清军队稳扎稳打,不再冒进,但却是天公不作美,清军中开始流行一种传染性的疾病,众多军士都死在了这场疫情中,这才同意了与缅甸的和谈。

大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大清每一次都大意轻敌,而最后一次的时候,清军正好赶上了疫情爆发,但是真正击败清军的,却是大清的闭关锁国政策。而且当时的缅甸在武器装备上,是要比大清先进的,这也是清军久攻不下的主要原因,大意轻敌,不是因为自身轻视了敌军,而是因为敌军太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