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美食 > 正文

云南美食大帅,云南美食大帅是谁

  1. 朱棣大谋士姚广孝的结局如何?

朱棣大谋士姚广孝的结局如何?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在明朝,其实有一位大谋士,可以比肩刘伯温。

(姚广孝 剧照)

云南美食大帅,云南美食大帅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此人便是姚广孝,法名道衍。他是姚广孝,是朱棣的首席大谋士,是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是道衍,是个和尚,是佛学家,精通阴阳术数,一生出入佛堂和朝堂,好不惬意。

姚广孝出生于公元 1335 年,江苏人,祖上世代为医,14 岁时姚广孝剃度为僧,法名道衍。此时朱元璋也正在皇觉寺当和尚,如果有联系方式,说不定还可以一起敲木鱼。

(朱元璋)

云南美食大帅,云南美食大帅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368 年, 40 岁的朱元璋建立大明***,由和尚改当皇上,此时的姚广孝,35岁,却仍然是个和尚。但他并不满足于做一个普通和尚,机会迟早会到来。

1382 年,朱元璋的马皇后病逝。不管是亲妈还是干妈,朱元璋的儿子们为了表孝心,纷纷要求朱元璋派遣高僧随自己回藩王府诵经祈福,朱元璋很高兴。此时已经 47 岁的姚广孝便主动要求随燕王朱棣共往北平,这是一次野心家和野心家的会面, 20 年后他们将一起改天换地。

(建文帝 朱允炆)

云南美食大帅,云南美食大帅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398 年, 70 岁的朱元璋去世,他并没有将皇位传给最有希望,最有能力的皇四子燕王朱棣,而是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即建文帝。建文帝并不是小白兔,登基之后,他干的第一件大事就便是削藩,要把他的各位皇叔皇兄皇弟的权利削弱,最好能一撸到底。刚开始干的很漂亮,湘王、代王、齐王、岷王等乖乖就范,建文帝的信心一下子就来了。

削藩向来是件苦差事,也很危险,掌握不好分寸,就会天下大乱。汉景帝时爆发的“吴楚七国之乱”,康熙年间的“三藩之乱”都是削藩惹的祸。建文帝的四书燕王朱棣此时也正厉兵秣马,蠢蠢欲动。

(明成祖 朱棣)

道衍初见朱棣时,便声称要送朱棣一件大礼,朱棣心想一个穷和尚能送王爷我什么大礼?道衍说我将送殿下一顶白帽子,朱棣心领神会。王字上加一白,便是一个“皇”字,一个文字游戏将两个野心家牢牢的捆绑在了一起。道衍到了北京后,虽名为庆寿寺主持,却时常往来于燕王府中,与朱棣密谈。也正是在道衍的极力撺掇和鼓励下,朱棣最终下了起兵的决心。

起兵大反判总得有个口号,就如同汉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的“清君侧,诛晁错”,朱棣也打出了诛杀朝廷大臣齐泰等人,“奉天靖难”,史称“靖难之役”。

以一藩国之力对抗朝廷,朱棣的仗其实打的很艰难。朱棣在前线攻城略地,姚广孝便陪同太子留守北京,主持大局,在关键时刻又往往给朱棣献上正确的决策。

和源源不断的大明朝廷军队作战,燕军物资粮草显然后继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姚广校提出了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那就是不顾一城一池之得失,直捣黄龙。朱棣依计而行,一路直接杀进南京城,建文帝在大火中不知所踪,一举夺得大明***。如果没有这一直捣黄龙之际,双方的这场战争要打到猴年马月,鹿死谁手,殊难预料。

大功告成之后,朱棣就想着迁都便让姚广孝主持迁都事宜,并一手规划北京城的建设。每当朱棣北征蒙古元,道衍便坐镇京师,助太子监国。道衍还接替明代大才子解缙作为《明太祖实录》和《永乐大典》的修撰官,整理《道余录》,为中国佛教作出了贡献。

朱棣曾劝道衍蓄发还俗,共享富贵,但被拒绝,他上朝穿官服,下朝即换上普通的僧衣,并且始终住在寺院之中。朱棣曾赏道衍府邸和宫女,也被拒绝。这就是姚广孝,有雄心壮壮志,却又始终迷恋佛堂。

(姚广孝神道碑)

14 18 年,姚广孝(道衍)在庆寿寺去世,时年83 岁,永乐帝朱棣亲自为其撰写神道碑铭文。

姚广孝后来配享明祖庙,这是有明一代唯一的一位文人,刘伯温都没有这个待遇。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而每一个“刘邦”背后都有一个“张良”,朱棣的张良便是“黑衣宰相”姚广孝,姚广孝对朱棣有五大功。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去世,朱元璋很是悲痛,为了让诸多儿子一起感受他的悲痛,他为每个儿子配置了一名僧人,由僧人陪着儿子们为马皇后诵经祈福。

道衍和尚托僧录司左善世宗泐的关系,被派往北平,主要来到朱棣身边。朱棣与道衍性格相合,道衍每天出入燕王府,两人谈遍天下大事。

道衍对朱棣第一大功:首倡靖难

朱允炆继位后,在黄子澄、齐泰等人唆使下大刀阔斧地削藩,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废掉了周王、湘王、代王等五位藩王,逼得湘王全家自焚而死。

朱允炆把北平的官员换了一遍,又把燕王节制的军队调走,朱棣知道朱允炆要对自己下手了,是坐以待毙还是拼死一搏,朱棣迟迟无法决断,此时道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力劝朱棣“造反”,朱棣还是没信心,他问道衍:“天下百姓都支持朝廷,没有民心如何取胜?”道衍回到:“我只知道天道,不知道民心。”意思是他认为朱棣是天命所归。由此朱棣决定起兵造反。

道衍对朱棣第二大功:协助朱高炽守住北平

北平是朱棣的大本营,如果丢掉了北平,朱棣不战而亡。

朱允炆调动辽东军围攻永平,将朱棣主力引往北方,李景隆趁势率领50万大军进攻北平,此时北平城内只有道衍协助燕王世子朱高炽,还有些老弱残兵守城。面对来势汹汹的朝廷50万大军,道衍与朱高炽通过往城墙上洒水变成冰墙,死守北平城,顽强地撑到了朱棣回援。而后道衍晚上派人吊下城墙,与朱棣议定内外夹攻,击破李景隆。

北平保卫战,是朱棣的生死存亡之战,此战过后,朱棣由守转攻,开始南下。

道衍对朱棣第三大功:献策直取南京

靖难之役进行了两年多,燕军与南军互有胜负,战场一直焦灼在山东河南等地,打来打去朱棣发现自己拥有的还是只有北平、永平、保定三地,如果继续拼消耗,胜利迟早属于朱允炆,毕竟他拥有的是举国之力。

道衍派人送来书信,力劝朱棣不要在山东等地过多纠缠,应该趁着燕军兵锋正盛,直捣黄龙,直取南京。朱棣也是军事天才,一语点醒梦中人,立即调整策略,不与盛庸、平安等人纠缠,率军入安徽,打赢灵璧之战后渡江至镇江,陈兵南京城下,最后夺下皇帝宝座。

这也许就是刘邦所说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吧。

道衍对朱棣第四大功:规划北京城

朱棣称帝后,一门心思想着迁都北平,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但是北平城小,原来的燕王府也不够气派,都不符合***威仪,于是朱棣让道衍规划北平。

道衍虽然是和尚,但是他精通儒释道三教,与三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所以他设计的北京城既能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又有道家的天人合一,堪称皇城典范。

北京的中轴线、紫禁城、箭楼、内城九门、城墙以及建筑区域划分等等都是姚广孝规划的。

道衍对朱棣第五大功:主持编纂《永乐大典》

朱棣文治武功均有不俗成绩,《永乐大典》便是其文治集大成者。

《永乐大典》前后编纂了两次,第一次由解缙、胡广、杨士奇等人主编,朱棣看了非常不满意,第二次增加道衍为监修官,成品之后朱棣看了甚为满意。

为什么第一次不满意的?原来解缙、杨士奇等人都是儒家卫道士,深受南宋理学思想束缚,对于不符合“理学”道统的书籍都排除在外,与后世乾隆修《四库全书》并无区别,朱棣站得高看得远,他自然不会允许自己传世的作品只是道学先生的文章。

道衍精通儒释道,居中协调,使得《永乐大典》成为一部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旷世巨作,历史地位远高于后世的《四库全书》。

圆满的人生结局

朱棣登基后,任命道衍为太子少师,并命道衍还俗,恢复了他俗家姓氏,还赐名“广孝”,道衍拒绝了,朱棣赐给他府邸、美女,道衍还是拒绝了。但是朱棣没有生气,反而愈加亲近道衍,两人就像当年在燕王府那样,指点天下大事。

道衍去世后,朱棣为其停朝两日,追封其为荣国公,并亲自为他撰写碑文。明仁宗朱高炽颇得道衍扶持,靖难之役中协助其守下北平城,朱棣多次北征蒙古,也是道衍协助朱高炽监国,所以明仁宗登基之后,再次表彰道衍,亲自撰写祭文,命其配享太庙。

纵观道衍这一生,进能辅佐君王成就帝业,退能保持本心安之若素,去世后能享受三代帝王的礼遇,堪称圆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