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只有四个:(国际级的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其中广州深圳为准一线。 二线城市:(区域中心,知名度很高的经济发达城市)天津,重庆,南京,沈阳,武汉, 成都, 西安,杭州。其他的副省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GDP居前的城市为准二线城市,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哈尔滨等等 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
现在成都疫情,春节能回老家(外省)过年否?
一. 成都市疫情已经得到控制,毋须过多担心。
自12月7日郫都区出现疫情,至12月13日24时,成都市累计确诊病例11例。此次疫情发生之后,当地随即***取应对措施,对相关人员隔离同时,进行大面积的核酸检测,及时隔断了***的传播;目前,此次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不会影响当地打工者回家过年。
(下图:成都市疫情发生后,当地进行针对性核酸检测)
二. 正确认识当下国内疫情,做好防疫措施。
1. 正确认识当下国内疫情。
进入12月以来,国内发生疫情的地区,成都市以外,还有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和东宁市、新疆吐鲁番市等地。对于今冬的疫情,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曾经这样说:冬季会处于疫情零星散发状态,局部地区还可能发生聚集性疫情。
经过和******长期的斗争,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了强有力的防疫体系,只要继续做好全方位的疫情防控措施,如张文宏教授所言,我们的疫情追踪能力总是能快过***的传播能力,不会再让大规模的疫情爆发。
(下图:张文宏教授)
三. 早作回家***,顺利过好新年。
不管是成都市疫情,还是绥芬河市、吐鲁番市等地的疫情,这些疫情的影响范围都很有限,也会被当地很快控制住。作为外地工作者,出于安全防疫的需要,也宜早作回家***,避开春运人流高峰期,以便顺利回家,过好新年。
(下图:2021年春运时间)
一.现在成都疫情如何了?疫情已经得到控制
12月1日,成都新增本土病例1名,后来排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时,又确诊了多名感染者。
其中包括病例的孙女,她在确诊前活动频繁,还去过多家酒吧,她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者和一般密接者超过数千人,已经隔离起来。
截至到12日,成都本土疫情已经导致13人受感染,其中病例有11人,还有2人是无症状感染者。
成都***样已经超过了78万份,大规模的检测和对感染者的集中隔离,及时控制住了疫情。
二.现在成都疫情,春节能回老家(外省)过年否?
成都还有5个中风险地区,这些地区的居民,原则上不能离开本市,如果真的有非常紧急的事情,需要7天内的检测阴性的证明。
成都疫情什么时候会过去?要看接下来的这14天,是否能保持新增病例为零的记录。4天内没有新的病例,中风险地区或会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再坚持14天,也就是1月中下旬,如果连续28天没有新增病例,那么成都疫情可以说是暂时结束了。
今年春运从1月28日开始,如果成都疫情没有再出现反弹的话,也没有新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出现,那么春节在外的打工者,春节还是有希望回老家过年。
同样的,如果成都本地连续4周没有新的病例,那么当地居民也能返回外省过年了,至于回外省需不需要隔离,要看当地的政策了。
成都此次疫情发现的较早,并且全民配合抗疫,目前疫情总体控制的不错。截止到12月16日,成都并未出现聚集***染,所以本次的疫情,只要经过两个隔离周期后,我认为是可以控制住的。
那在成都务工的人员,春节能回老家过年吗?
对于在成都务工的人员,我认为春节是能回老家过年的,下面说说我的理由。
1.现在距年底春运,还有42天的时间(春运是1月28日开启)。目前成都并未出现聚集性疫情,所以我认为再经过两个隔离期后(也就说1月中、上旬),成都就能结束此次疫情,所以大伙是可以回老家过年的。
2.对于年底从成都返乡的人员,我认为在出发前,这个肯定会做核酸检测的。只要核酸检测是阴性,那么回老家过年就没有任何问题。
结语:***疫情重在防范,只要我们大伙同心协力,我相信就一定能战胜***疫情。对于年底春运返乡,大家还是尽量选择错峰出行。当然能留在外地过年的,尽量留在外地过年。
应该问题不大。首先,成都疫情属点式爆发;其次,实施了最严最迅速最科学防控,目前,状况稳定,无大规模传播情况;第三,有党和***关怀、人民自觉,一定会迎来更好的局面。
其实成都的疫情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除了郫都区等等几个划为中风险地区的地方其余的生活都是正常的只是出门戴口罩做好防护而已。***部门对这次本土疫情反应迅速,措施得当,区域防控对人员精准定位。一切都在有序进行都在掌控之中。如果不出意外这个月底应该能够基本结束回归正常。
四川一线有1个,二线有0个,三线有6个。
四川地貌复杂,以山地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分别占全省面积的74.2%、10.3%、8.2%、7.3%。
发展
四川城市分级
新一线城市:成都市
二线城市:暂无
三线城市(1个):绵阳市
四线城市(6个):南充市、德阳市、宜宾市、乐山市、泸州市、眉山市
五线城市(13个):达州市、凉山州、内江市、广元市、广安市、遂宁市、自贡市、巴中市、雅安市、资阳市、攀枝花市、甘孜州、阿坝州
成都会成为国际大都市,但不会成为一线城市。由于成都目前和一线城市存在明显差距,并且在经济发展最快的十年当中,反而被一线城市扩大了差距,因此成都与一线的距离其实是越来越远。
一线,要求的不是GDP总量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经济领域全方位无死角。也就是GDP总量、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纳税、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外贸额、上市公司数量等主要经济指标全都是国内八强水准。
很显然成都目前除了GDP总量以外,没有上述任何一项能跻身八强,尤其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全国排名40开外,并且这一数据还在逐年扩大,这样如何能追得上一线?况且即便是GDP总量也跟一线当中最低的广州相差6000多亿,这是什么概念?足足相差了一个厦门!比起京沪两市的规模更是只有50%的水平。这样的差距怎么可能并列一线呢?
至于成为国际大都市,我认为成都不是差在实力,而是差在名气。国际大都市最重要的几点因素是城市规模、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名气。目前成都已经满足了前三点,只是国际影响力还不够强。这名气往往是跟历史和城市特点挂钩的,比如天津、杭州、青岛、厦门、大连、西安、南京这些城市,对外开放早,经常承办世界级会议或赛事,有的还有殖民历史,因此不仅常住外籍人士很多,而且还经常见诸国外媒体的报端,甚至像西安、天津、青岛、南京还走入了多个国家的校园课本。
所以他们即使没有成都的经济体量大,也一样率先成为了国际化都市。成都论规模和竞争力不亚于上述任何城市,唯独欠缺的就是国际影响力。这随着成都竞争力的提升,随着对外交流合作的增加,成都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也就近几年的事。更何况成都是照着西部第一轴心城市去打造的,区域核心优势明显,国际化是必然趋势。
2035年以后,成都有可能成为一线城市。
2050年以后,成都有可能成为国际大都市。
只是有可能。
一、先说一线城市的标准吧。
实际上,一线城市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也很难设定具体的达标年限。
按照@全城探秘 的理解,只有当一座城市达到下面两个标准,才算是一线城市:
1.综合实力达到第一档,并且与下一档次的城市拉开明显差距。
很明显,我国目前处于第一档的城市有四个,也就是现在的四大一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
而四大一线之下则是几个强二线城市,包括成都、武汉、南京、杭州、重庆、天津和苏州。
论GDP,抛开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并未与身后的强二线城市拉开太大差距,比如重庆,19年GDP达到23605亿,跟广州相差不到30亿,距排名第三的深圳也只有3000亿。
以三座城市的体量,这点差距并不是问题。
论科教医疗实力,拥有武大、华科、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武汉、南京等城市,也不比广州差,甚至比深圳更强。
论城市地位,同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庆、天津并不比北京和上海差,同是副省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武汉也不比广州差。
然而,为什么北上广深会被公认为四大一线呢?
显然,成为一线城市,衡量标准并不仅仅是某个单项指标,而是各方面综合考量的结果。
而目前的成都,在几座强二线城市中并未取得全方位的公认的优势,也没有与北上广深全面比肩的实力。
2.能够吸引全国范围内的人才和***,同时反哺附近城市。
在@全城探秘 看来,成为一线城市的另一个标准就是,能够排除区划、地域方面的干扰,在全国范围内吸引各地高端人才、物资等经济要素。
北京就不说了,上海对华东地区的吸引力,广州、深圳对华南、西南地区的吸引力,都非同小可,而成都、武汉、南京、杭州等强二线城市的影响力,绝大多数都还仅限于所在省份。
当然,还要排除高校招生、就医以及旅游等外来群体,流入人口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就业,毕竟某些科教重镇或者旅游城市,也能吸引到大量外来人口。
能吸引各地人才***是一方面,能够反哺周边城市也是一线城市的实力体现。
抛开北京不说,上海强大的辐射能力,某种意义上成就了长三角的其他城市,比如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广州、深圳则带动了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发展,比如东莞、惠州之于深圳,佛山之于广州。
而成都、武汉等强二线城市,则基本上都还处于集中全省之力发展自身的阶段,暂时没有反哺周边城市的能力。
二、国际大都市的标准。
至于国际大都市,@全城探秘 认为,国际大都市是一线城市的更高层级,只有首先成为国内最顶级的城市,才有跳出国内、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可能。
目前来看,也仅有四大一线的城市定位中有国际大都市的具体描述。
而成都、武汉等强二线城市,都只是把国际大都市作为长期发展目标。
三、为什么是2035年和2050年?
虽然我们很难确定成都成为一线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的具体时间,但我们却可以根据成都的城市总体规划,来做一个大概的判断。
毕竟,城市总体发展规划里设定的城市发展目标比较有科学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根据成都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到2035年,成都将高标准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成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成渝世界级城市群基本形成。
这意味着,成都那个时候已经成为我国最顶级的城市,有可能与现在的四大一线并列。
而到2050年,成都将迈入可持续的世界城市行列,建成国际运筹中心、国际创新中心、国际文化中心,全面实现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城市群。
这不就是国际大都市吗?
【结论】
根据成都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设定的目标:
十五年后的2035年,成都将跻身我国最顶级城市行列,说是一线城市也不为过。
2050年,成都将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当然,这也仅是规划中设定的目标,而且时间较长,难免会有意外,成都有可能提前实现这些目标,也有可能延后。
最后,我是@全城探秘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哟!
准一线城市没有官方定义。这只是一家财经时报下的商业性质的机构在几年前发布的概念和城市排名。它是以商业活跃度为主要依据。有意思的是成都排在准一线城市第一,而该商业性质机构就在成都。
成都不是一线城市,称得上是一个准一线的二线城市。近两年,“新一线城市”话题被社会各界讨论得火热。
根据GDP指标,中国目前GDP达万亿的城市有10个,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成都、天津、武汉、苏州、杭州。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alllakere.com/post/8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