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挺享受封控在家的日子,想多多封控在家。
许多人之所以不愿封控在家,无非是每天都呆在家里这么个小小的地方,不能出去,每天看到相同相同的人,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没***,不知道该干什么,所以才会非常焦虑。
我每天生活安排地满满当当,一点没觉得无聊,工作量大大降低,反倒给我了思考未来的时间。
我的时间安排如下:每天七点起床;7-8点洗漱吃早饭;8-9点看一小时***;9-11点上午处理工作事情;11-13点陪小孩玩,吃午饭,玩会手机;13-14点午休一小时;14-16点下去处理工作事情;16-17点复习考试资料;17-19点陪小孩玩,吃晚饭,哄小孩睡觉;19-22点复习考试资料;22-23点打开电脑看下头条,写些文字;23点之后洗澡,睡觉。
生活充实,内心就不会焦虑烦躁,唯一不足处是经常要到楼下做核酸,家里物资逐渐减少,不不时短缺,每天都是蔬菜、米饭、粥,已经很久没吃肉了,馋的好,看着手机上吃播,口水直流,现在的感觉给我一块生肉都能吃下去。
另一个不足处是,小孩刚满一岁,本正是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沟通交流关键时期,现在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家里。疫情前每天必出去玩,很开朗,现在封控这么久,他完全不想出去,离家门口几米远就自己要走回来,这在疫情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以前见到陌生人咯咯笑,现在看到陌生人往大人怀里钻,明显有点陌生及害怕。想想真是有点担心他以后的成长性格。
总体来说, 每天生活都安排的很满,已经好几天都没出门了,内心没有任何焦虑感,生活稳步向前,平静如常,很享受现在生活。
疫情三年以来,我们的心情随着疫情的起伏而起伏,想法也发生了变化。经济是决定一个家庭生活的基础,许多家庭都背着房贷车贷,有些还有网贷。都希望能不封控就不封控,即使封控了也不要长时间封控,不要层层加码。三年来,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家里多少都要屯点货,家里都要备点现金。
现在才深刻地体会到,老祖宗留下的对我们非常有用。生命诚可贵,自由也珍贵。
1、刚开始觉得可以休息下,现在各种抓狂。
2、早上起来看数据,看到没到拐点。
3、时不时地刷防疫群、买菜群里。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动态。
4、每顿饭后都要看冰箱的菜咋样,有没有坏的,够不够(之前我家是抢菜困难户,吃了抢菜和没菜吃的苦)
4、时不时地看公司群消息,有没有关于工资,公司情况的坏消息。
5、刷一下抖音,找附近的人,看其他居家的人,都在干啥。刷到一个小区的,就像找到亲人样。
6、陪娃儿耍,娃儿不能出门,精力消耗少,吃饭睡觉都恼火。
7、一有空就和朋友视频,和外地的朋友聊疫情,自己太惨了。和本地的朋友聊他们在家怎么玩的。
8、迷一样迷上打扫卫生,屋头人多,乱的很,影响心情。一天拖好几次地。
9、找吃播的***看,学着做看似可口的菜。
不能把躺平理解成放任不管,也不能把封控理解成风声鹤唳,能不能走出第三条路,***大力宣传无症状、轻症状、重症状的应对方式,放开后医院要提供不同病症的配套药品供大家购买回家静养,但药品要及时与***型号变化而变化,危重病症已经不多,由一家医院收治就能完成,核酸检测需要继续做,红码的人进行单管检测,如还是红码,买药回家静养。
我俩外孙被封控到南岸区的婆婆家,大的五岁,小的三岁。女儿女婿还好,不像上次分隔,这次终于一起封控到江北的天元道。小外孙由于刚出生有黄疸单独住院照蓝光,没有安全感,一会看不见亲人都会哭闹,独立性很差。这次母子分离还好吧!因为有婆婆。俩外孙因为幼儿园经常因疫情放***。需要老人看护,增加了老人负担,这几年老人身体断崖式下降。
这两年收入也都降低,消费降级,该不买的就不买了,除了生活必需品。
也有收获,女儿天天在屋没什么事,又叫不了外卖,学会了做饭做菜,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不过我还是希望疫情早点结束。
我觉得是吃腊肉可以增加抵抗力[大笑]放鞭炮可以驱邪,抽烟可以长寿,喝酒可以杀菌,看美女可以让人心情愉悦,所以人类要遵从天规,顺应自然,那些砖家整天瞎说熏腊肉烧柴火污染环境,现在砖家怎么不研究疫情了
你这种说法迷信而又愚昧!
跟印度人拿牛屎、牛尿抗疫,有什么区别?
如果吃辣椒就能解决问题,何苦还要花费人力财力,去研发什么疫苗,大家下地去扩大辣椒种植面职,不就得了。
重庆,湖南,贵阳防疫有成效,不是在碗筷上取得的,更不是辣椒的功劳。
而是实实在在下了很多功夫,把住了很多关口,落实了很多细节,建立了严控严防的措施,才取得的。
即便是这样,这三个省市一样不可以掉以轻心,还是要进一步抓紧抓牢防控工作,把住各个交通关口,守严由外传入的漏洞,只有不懈的坚守,才能夺取最后的胜利。
现在,还不是庆功的日子。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alllakere.com/post/9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