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话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四川话主要包括西南官话中的成渝片和灌赤片,那么四川话也就包括了重庆话。川剧,川菜不应该也“直辖”出“渝剧”“渝菜”这些奇葩来,香港人也不会否认自己说广东话,上海话属于吴语,重庆话属于四川方言的一种同理。
说真话,最近几年来啥渝话,渝菜呼之欲出。啥意思?真不晓得争这些有啥意思。就跟棒子说中秋节端午节泡菜都是他们的一样,更吓人的是中国古代领土都是棒子滴。试想如果有一天重庆又回到四川的怀抱,打脸不?
准确点说四川话、重庆话等都应该统称为西南官话。西南官话是中国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在西南官话区内的人用方言相互交流没有太大问题。由于西南官话区内四川人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往往会用四川话来代指西南官话,尤其是在与区外省份的人交流时,外人更是不加区分。西南官话区由于地区不同,通常也以省为单位区分为四川话、贵州话、云南话、桂柳话等等,其实这种区分并不严谨,比如四川成都和自贡说话是不一样的,贵州贵阳和遵义说话也不一样,只是互相能懂而已……所以在省份区分之外,严谨一点的是按语音语调词汇等划分为不同的片区,同一片区内的方言大致差不多,而不同片区之间差异较大。另外,川渝都有一些地方不是说西南官话的,而是说客家话,形成了一个个的客家话方言岛。重庆人说的方言,总体上应该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与行政区划没有关系。
另外多说一句,任何主观或客观、有意或无意挑起川渝地域战争的人是我最看不起的!行政区划由国家主导,只是为了便于行政管理,重庆直辖也不能否定川渝感情。我是新重庆老四川现陕西人,也更是中国人!
我只讲一次经历,1989年因出差到了达县地区南江县,在县城饭馆吃饭时,店里的人及顾客都说我们是重庆人,理由是听我们说话的口音,我们自己知道其实泸州话与重庆话还是有区别的,但在他们听起来就没啥区别了,后来我们在通江县、巴中县、盐亭县、三台县等地有意让他们猜我们是哪里人,他们多数都说我们是重庆人。由此说明了重庆话实际上就是四川话。
当然是。四川话是川渝地区话的总称,每个地方发音都有区别,重庆话比较干脆没有拖音,成都话软绵拖有尾音,别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特点。就现在大四川内,它很多县就靠近重庆这边,比如广安邻水,口音跟重庆这边一样,跟成都区别很大,他们工作打工也习惯来重庆。
名字:渝味飘香
解释:来自重庆的特色美食,飘香全城,又谐音“余味飘香”寓意味道好,让人流连忘返。
名字:巴山夜语
解释:巴,重庆的古称;山,山城重庆;夜语,不仅仅是传递美味,也是讲述老重庆的故事。
名字:渝水码头
解释:渝水,重庆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简称“渝”;码头,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
重庆方言里的“川川”,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倒买倒卖小生意”的意思。重庆人也把做倒买倒卖小生意的人喊成“川川”,在重庆话里“川川”相近的方言短语是“贩子”。例如:春节期间,张三碰见李四问“张哥你最近在忙什么哟?”
李四回答“做点川川生意”。“川川”一词流行于重庆、云南、贵州和四川及周边地区。
从源头上看,重庆、四川美食,都出自川菜,特色都是以麻辣鲜香为主。虽说四川菜、重庆菜同门同宗,但就像两亲兄弟一样,也有很大区别。
区别之一:重庆菜偏辣,重麻、重油。成都菜偏麻,轻辣、少油(相对于重庆菜)。
区别之二:重庆菜菜与重庆人一样,粗犷、霸道、威猛。重庆菜注重口味,不在乎形象。酒店做菜,只管好吃,不管卖相。重庆菜量大有余,精致不足。比如毛血旺,突出的是毛,表现的是量。
◆毛血旺◆
四川菜与四川人一样,温婉、细致、绅士。四川菜在注重口感的基础上,更注重色香味。四川酒店做菜,讲究的是精致和可口,四川菜可以说“既好看,又好吃”。四川菜量合适,精细有加。比如夫妻肺片,突出的是色,强调的是味。
◆夫妻肺片◆
区别之三:川味火锅和重庆火锅,都是两个地区重要的菜式。重庆火锅底用的是反复使用的老油(潲水油或口水油);四川火锅底用的是一次性的清油,干净爽口。
◆川味火锅◆
川味火锅不但口味好,菜品的刀工、码放,都显得高贵。
◆重庆火锅◆
重庆火锅只管大口吃吃吃,管什么雅兴不雅兴。吃第一,眼睛第二。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alllakere.com/post/9905.html